【禁聞】小米新車YU7用低質芯片 藏嚴重安全隱患
Facebook

【新!!:北京時間2025年06月27日訊】小米集團定於6月26日晚發布首款SUV車型YU7,但其搭載的消費級芯片–驍龍8 Gen3,在行業內引發了激烈爭論。專家指出,汽車使用消費級芯片而不是車規級芯片,造成的風險不容小覷。

備受矚目的小米首款SUV車型YU7,定於星期四晚上7點發布。

不過,早在一個月前,這款車型被曝光其所搭載的4 nm工藝、高通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台座艙SoC芯片,就在汽車行業引發了激烈爭論。

據大陸多家媒體報導,這款驍龍8 Gen3屬於消費級芯片,而非車規級芯片。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小米將其座艙芯片從車規級的高通驍龍8295,更換為手機用的驍龍8Gen3後,單價從900美元大幅降至約160美元。這個巨大的成本差異直接體現了車企在當前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對性價比的極致追求。儘管美國對華芯片管制確實是個背景因素,但小米和比亞迪的機動更直接的指向的是成本效益。」

在典型應用場景中,消費級芯片多用於手機、遊戲主機,車規級芯片應用於汽車電子領域。

在工作溫度方面,消費級芯片的正常運行溫度範圍是0℃至70℃,車規級芯片則為-40℃至105℃,甚至是125℃。

而在設計壽命上,消費級芯片一般為3至5年,車規級芯片則要求達到10至15年。

孫國祥:「這意味著車輛使用幾年後,智能座艙系統很可能會出現故障,影響車輛的正常操作。其次是環境適應性差,容易性能不穩定甚至失效。其三,車規級芯片會針對車輛行駛中的震動、濕氣、腐蝕性物質進行特殊設計。消費級芯片在這方面的防護能力相對薄弱,容易因環境因素受損。因此,它產生了嚴重安全隱患。」

據科技博主「大白聊IT」指出,車規級芯片需要將缺陷率嚴格控制在百萬分之十(0-10PPM)以內。而消費級芯片允許的缺陷率高達500PPM,這意味著每售出20萬輛搭載消費級芯片的汽車,理論上可能有100輛車會出現芯片故障。

文章指出,雖然小米宣稱通過「獨特封裝工藝」來提升驍龍8Gen3的可靠性,但封裝技術主要改善的是芯片的物理防護性能,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芯片底層在可靠性設計方面的固有缺陷。而芯片等級的差異,本質上反映了對生命安全重視程度的不同。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中共那邊的這些業界失去了企業的責任,芯片的穩定性沒有過關,但是它把車子的性能拉高到超越芯片的安全指標上面,就會有安全問題了。你用在洗衣機,如果芯片失效,那就是打電話去罵人,說洗衣機不動了,用在這種涉及到公共安全領域的,那就非常糟糕了。極端的工作環境之下,可能就失效了,失效可能就駕駛無法控制,或車輛自己的自駕系統失靈,很可怕的。」

比亞迪旗下的高端電動車品牌方程豹,據悉也採用了自研的BYD9000智能座艙芯片,這也被業界認為是消費級芯片。

而據J.D.Power6月5日發布的最新研究,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新車總體質量問題數量呈現上升趨勢。2025年行業整體質量問題數高達226個PP100(平均每100輛車中,消費者報告的問題數量),較2024年增加了16個PP100。

蘇紫雲:「最原先講的芯片的可靠性,這個通常會涉及到電池,因為這些電池大部分都是18650,或是這種鋰鐵,鋰子電池,充放電是靠BMS,就是電池管理模組,如果芯片不穩,那電池管理模組失效,它可能就過度放電,這種情況就會造成車子的自己燃燒了。」

在汽車價格戰頻出的當下,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最近公開表示:汽車產業已出現類似「恆大」的潛在風險,只不過沒爆而已。他直言,降價還能保證質量是不可能的。

編輯/王子琦 採訪/易如 後製/邵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