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6月18日訊】意識眞的必須依賴大腦才能存在嗎?這個問題讓很多電影導演和哲學家著迷。因為,有不少真實案例令人驚歎,一些人幾乎沒有了大腦,卻依然擁有清晰的意識,甚至智商超群。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神奇的意識之謎。
當我們看到一頭大象時,光線進入眼睛,轉換為電子脈衝訊號傳送至大腦,這就是視覺的產生,接著又激發了想法和情緒:「哇,大象好大!」
但這些脈衝訊號究竟是如何轉化為我們內在的感受和思想的呢?這正是澳洲認知科學家大衛.查爾默斯(David Chalmers)所提出的「意識的難題」。
事實證明,大腦可能並不是產生意識的先決條件。《柳葉刀》雜誌(The Lancet)曾記錄了一名法國男子的案例。他從6個月大時就患有腦積水,直到44歲才在一次偶然就醫中,做了腦部掃描。掃描結果震驚了醫生:他的腦腔裡幾乎完全被液體塡滿,只剩下薄薄一層腦組織。也就是說,他幾乎沒有大腦。
但驚人的是:他的生活工作完全正常,還成了家,有兩個孩子。這44年中,他從沒出現過任何感官或認知問題!
英國神經學家約翰·洛伯(John Lorber)硏究了600多起類似病例。在最嚴重的腦積水兒童中,有一半智商超過100,且過著正常的生活。其中一名,大學成績優異,智商高達126,甚至在數學專業獲得過一等榮譽學位。但他的大腦組織厚度竟只有1毫米,而正常人的大腦組織厚度大約是4.5釐米!相差44倍!
洛伯的硏究結果1980年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標題是《大腦真的是必需的嗎?》(Is Your Brain Really Necessary?)
那麼,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呢?一些科學家認為,答案可能藏在我們還沒看見的地方,比如微管(microtubules)!
簡單說就是微管充當了量子世界與人類意識之間的橋梁。它們接收量子信號,將其放大、再組織起來,並以某種我們尙未完全理解的方式,將其轉化為構成我們意識的感覺、知覺和思想。
科學家形容道,與其說大腦像神經計算機,不如說更像一場量子交響樂。有共鳴、有和弦,伴隨著不同頻率的交響。其實,我們的宇宙、我們的生命存在太多祕密,讓我們保持好奇心,繼續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吧。